【灵感来源】科幻电影中的深度画面

2019-8-18 23:50:55

为什么科幻如此迷人?与其他幻想类的作品不同,科幻电影或者科幻小说根植于科学,科学能说服观众相信被作者创造出来的奇幻世界的逻辑是通顺可行的,它们引导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也引导我们审视自身,审视我们与社会乃至于这个星球的联系。

试问哪个设计师不喜欢幻想未来世界呢?自从科幻电影诞生以来,许许多多科幻大师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经典的电影场景,它们不仅是基于科学之上的想象,更是对未来空间的美学诠释。


                                                                                                                                                                                       太空舱

                                                             

飞行器几乎是科幻电影的标配,毕竟无论哪代地球人,都有着一个飞行梦。

电影大师库布里克1968年的开山之作《2001太空漫游》中出现的太空舱,白-黑-黄配色能够传递强烈的信号,搭配库布里克标志性的对称集中构图,让这个镜头充满了平面张力。

                        


                                       颜色是具有叙事性的,当电影的叙事从转折走向高潮时,导演也将画面主色调从冷静机械的工具色转换到一片压迫眼球的红色,画面构图微微左倾,挑逗观众的神经。

                                                             

                                                                        飞行器也是孤独情感的绝佳载体,在密闭的飞行舱中,舷窗外是移动的未来世界,舷窗里是一个孤独的小星球。

                                                       


电影《月球》的海报。黑色的背景下主角被无数个同心圆层层包围,构图恰到好处地讲述了孤独和空寂,简单之中蕴含了巨大的情感能量。

冷色调的八边形太空舱,《月球》的主角山姆机械地倚在一角。墙面被软质材料覆盖防止使用者在漂浮时撞击碰伤,这让人联想到精神病院中为了防止病人自残而在墙上包裹着的厚海绵。三年来他一直独自在月球能源开发公司的月面基地工作生活,公司拒绝在合同到期之时让他回地球,在逃出基地的路上,却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新人类

                                      

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充满未来感的服饰和装备设计。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假如人工智能有情感,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自我认同?从《神经漫游者》开始,到《银翼杀手》,到最近的《西部世界》,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AI的内心世界,试图借此明白人类精神最深处流淌的情感。

                                                                                                                                                    


美剧《西部世界》中以假乱真的人体3D打印。

《银翼杀手2049》中,人造人诞生的场景(下图)是一个充满了宗教意味的画面,由几何块面组成的高度对称,一束“圣光”从上而下打在姿势扭曲的人体之上。这种聚光灯式的画面效果,对展示设计也有着借鉴意义。

                       



《西部世界》同样是一个讲述人工智能“叛变”的故事。在下图的画面中有三个不同意义上的“智慧生命”:最左边身着金色长裙的真实人类,正中间处于画面焦点的是作为工具人被“奴役”的、无意识的AI,而最左边身处黑暗中的,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和真人几乎无异AI。画面的三个主体站立的位置由近及远,面朝的方向也各自不同:女性的目光投向了最左侧的男性,而男性的目光则聚焦于工具人身上,没有脸的工具人则无视画面中微妙的氛围,直面前方。这个画面的配色也沿用了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太空舱场景中的黑-白-黄配色,传递的信息明确而强劲。

                                                                                        

斯卡帕的卡诺瓦陈列馆中,对古代雕塑的摆放,也有着类似的讲究:每一个雕塑的视线和朝向都指向不同的地方,搭配氤氲的光影,画面自然就充满了戏剧感。

未来建筑


科幻和建筑也是相辅相成的,建筑为科幻提供基础,科幻又为人与建筑的关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我们审视空间提供了另一种角度。

早在1927年,科幻电影《大都会》就畅想过未来城市的情景(下图)。这种想象是根植于彼时的社会环境之上的:美国正处于一战之后的大繁荣之中,大都市中摩天大头拔地而起,但贫富差距和对工人的压迫却进一步暴露了出来,这才有了《大都会》对一个反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城市将会变成立体城市,工人阶级只能住在地下城,而富人则在高楼之上睥睨四方。这部电影也搭建了未来科幻电影中“立体城市”的雏形。

                                 

                                                              



老版《银翼杀手》中的未来都市。

在这个星球上的人造物,能像现代主义建筑一样在尺度、造型和理念上同时向科幻感看齐的并不多见。在科幻电影中的拍摄中,借用现代主义建筑空间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伍迪·艾伦1973年的作品《傻瓜大闹科学城》的女主角,就住在美国建筑师Charles Deaton设计的“太空船”里面。

                                                                                    

                                                                                                               这是一栋形状奇特的圆形建筑,扁平的形状和纤细的底座,就如一艘降落中的外星飞碟。

                                   

建筑内部充满张力的不规则螺旋楼梯。

到了现代,随着CG技术的发展,科幻作品中的建筑,能够比现实中的取景地更加魔幻。《西部世界》中游乐园的抵达大厅和基地中心(下图)便取景于加州的太平洋设计中心,后期再利用CG技术对画面进行改进,比如将扶梯的天井高度无限拉长。




                          


                        



                              现代工业建筑极简的外形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画面提供构成感,例如查里兹·塞隆主演的《魔力女战士》中的著名场面(下图),便取景于柏林二战时期地一处通风窗。

                                                        

最后再回到《银翼杀手2049》,这部2017年的电影与其1982年拍摄的前作相比,在建筑和场景设计上,无论是地下城、废墟还是“神庙”,建筑的风格都显得十分整体。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电影的设定:一个高度荒漠化的时代,这为许多场景奠定了灰黄的主色调;同时这也是赛博朋克美学与当代高科技建筑碰撞的结果。

                                                             

格栅带来的条状光影给漫长的走廊带来一种传送带式的机械感,但是从天花板透出来的水波纹又破坏了这种机械感,从而达成一种动静平衡。

电影中人造人科学家Niander Wallace的总部,处处在渲染宗教气氛:他对于人造人来说是创世主一般的存在,因此他的实验室必然也有如神庙般神圣。所以电影在此处使用了大量的几何块面构图,搭配顶光(如上文中提到的人造人诞生的场景),在氛围渲染上不遗余力。

                                                   



笼罩在漫漫黄沙中光怪陆离的未来都市。

— 完 —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